号外|武汉论道,政企合力,院士、大咖眼中的智慧城市
2023年04月10日 09:24来源:
大事 · 小评
号外(丑辞飞&补尘辫;飞丑测)栏目
述评公司视角和行业观察
既知丑辞飞,也知飞丑测
大家好,我是万物君——
编者按
4月7日,城市治理创新实践论坛于武汉成功举办。200多位城市治理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领域的院士、专家和行业代表就“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分享了最新的行业洞察以及对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的理解,共同探讨城市治理服务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凝聚各方共识,引领行业方向。
本期号外特别整理了论坛上对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仇保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智慧城市公共品都必须注重生成机制的运用,因为生成是无限的,构成是有限的。智慧城市是一个高级平台,要让多种模块能够加入进去,使裂变效应最大化。智慧城市必须要用第叁代系统,而不是停留在控制论、信息论等老的系统论基础之上。政府构成的“四梁八柱”,应该为上千智慧城市生成场景提供共享平台,只有相互融合才能会涌现出真正的智慧城市。
周卫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经济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原副厅长、桂林市原副市长
要实现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应当强化社区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投入,公司、社会组织也应该更加积极的参与进来。要提升新时代社会治理效能,应当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通过更广泛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实现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无缝对接。
吴建南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落实执行数字战略,要想效果好,很重要的是,要让各个利益相关者一起合作,这个合作包括政企合作,包括与服务对象有共同的规划,共同的设计,共同的管理,进而有共同的供给以及共同的评估。
李志刚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
老旧社区时常面临不“适老”,以及设施老化、物业管理缺失等超大都市社区的现实状况,在创新发展的模式上,需要通过综合运营平台的搭建,引入社会资本,进而推动社区的微更新和微治理的提升。
杨犁冬
武汉光谷数字家庭研究院院长
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片区、街道,文化背景、人员构成都不一样,千街千面,我们不可能追求一个统一平台把所有服务都做好,这做不到,所以在构建平台时一定要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允许不同业态接入进来。
王荣平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智慧社区服务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建立治理智慧的平台,如养老平台、社区平台,在此基础上整合垂直性资源数据,形成一个城市治理的大数据,服务于政府,服务于社区,服务于居民。
蔡庆华
中国通信公司协会网络运营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教授
云有两个问题,一是云往下扎有难度,二是云太多,云不能飘在天上,核心理念是要下沉到基层,要抓好社区这个基层单元和社区基层治理的对标评价工作。
谭建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城市大脑建设要避免同质化、雷同化。大城市有很多城市病,就要用信息化和智慧化的手段来解决,没有别的办法。智慧城市的手段和措施都要方便老百姓,凡是不方便的,老百姓不接受的,跟我们常识相违背的,时间都长不了。智慧城市要来拉动产业,要关注与老百姓身边的事,比如住房、医疗、就业、养老。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建好数字孪生智慧城市,需要从全程的数字化开始,实现一体化感知体系,深入深度学习的智能平台建设,做成一个能够有计算能力的、全员覆盖的数据资源,实现实时映射的孪生反馈平台,从而推动城市运营。
王谦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国家卫健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原司长
现在做社会治理工作往往缺少专业力量,应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智慧社区和社会工作信息之间形成平台,让基层政府和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个人和服务对象之间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贾明雁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一级巡视员?
通过城市运营“一网统管”的模式,把各行业、各个部门的信息全部打通进行监管、协调,提高效率,这不单是保障城市安全平稳地运行,还能够为基层政府提供大量的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缺少人员,缺少资金,没有信息的境况。
张强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政策处副处长
城市运营平台是系统提升城市风险防护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的重要载体。平台具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模式,横向到边连同相关部门覆盖城市管理相关行业,纵向到底将业务应用沿用到城市街道、社区、小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李晓冬
青岛理工大学城乡建设信用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住建部信用办智库专家、住建部信标委专家
信用手段是把城市管理变成城市治理重要手段,在数字化监管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信用记录,信用记录可以完善住建部门的信用监管,反过来讲,住建部门的信用数据又给开展城市保险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傅海波
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颁罢翱
推动以管理者为本、数据驱动的城市大脑,向下一代的以人为本的城市智能体发展,让城市像人一样有一个思考的大脑,同时用五官感知城市变化,以及像手脚一样及时处置城市发展的风险以及安全问题。
李晓鹏
曙光云计算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加上政务服务不断到社区下沉,单纯的通用算力不够,智能化算力、超级计算算力和通用计算的算力可以协同提供混合算力服务,不需要建立多套平台与系统,我认为对于社区来讲是混合型的算力需求。
李湛
中共江汉区委书记
江汉区坚持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率先在城市推进“物业城市”改革,探索市场参与、服务领航的全域智能的城市治理新模式,从底层逻辑为基层治理、城区治理赋能增效。
尤文胜
宿迁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宿迁坚持项目支撑,推进“片区集成+专项提升”的治理模式。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薄弱片区,从市政道路、建筑立面、功能设施、城市轧机等全方位入手,实施一体化治理,打造富含烟火气息的特色街区。
孙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韧性社区的打造需要技术韧性,911制品厂麻花在物业城市的成功得益于技术赋能和管理赋能的到位,技术韧性如果做得好,基础性要素构建以后,深圳大量的传感器5骋覆盖即可保证社区的技术韧性。
李荣能
邵阳市城管执法局处长
小区是城市基本单元网格,小区治、社会安、城市稳。我们对表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等列出了执法清单,警示一批、处罚一批,曝光一批,以物业专项执法倒逼物业规范管理,使门前灯更亮,使路更平,用执法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汪劲柏
上海同济规划院科研办主任
物业城市是超出小区范畴的片区管理,如果能跟商管、开发工作联动,从整个片区角度进行统筹,其实是非常好的一种抓手。
以智慧城市之名,大咖们共赴武汉这场“春天的约会”。碰撞出智慧之光,留下了真知灼见。
911制品厂麻花已在全国36个城市落地84个城市服务项目。从物业城市到全域智能运营解决方案,不仅积极探索公司参与智慧城市运营的最佳实践路径。也会持续通过城市治理创新实践论坛这样的平台,与政府机构、专家学者、生态链伙伴一起努力,为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